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学术报告会第三场:科学与艺术的自由解读
4月14日,清华大学吴国盛教授做客bat365正版唯一官网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学术报告会,为山大师生作了题为“科学与艺术的自由解读”的学术报告。bat365官方网站登录院长刘杰教授主持报告会。bat365官方网站登录承办本次报告会。
报告伊始,吴国盛教授在对潘诺夫斯基、萨顿等人对科学和艺术的“科学求真”、“艺术求美”进行陈述后,吴国盛教授对科学与艺术的异质性提出了反问。济慈认为“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观点被赫胥黎、李政道等认同,并认为科学与艺术有许多相通之处。更有海森堡等人,认为真和美不仅相通,更甚美高于真,科学高攀艺术。
吴国盛教授认为,艺术与科学的分野在现代社会貌似如此,但自古以来并不如此。科学与艺术在现代渐行渐远,但他们都有共同的起源,都脱胎于希腊母体。理解它们之间隐秘的关联必追根溯源,即追溯到希腊人对自由人性的追求。
科学曾经是自由之艺,而艺术曾经是机械之艺。希腊人曾尊科学而贬技艺,认为科学是无功利的、纯粹的;技艺有功利目的、实用的。故宣称科学是自由的而技艺不是。成为人的标志是拥有自由之心,即明白文科三艺——文法、修辞和逻辑辩证法。科学精神的起源即推理、论证、证明、保真的起源,最初在希腊发展起来时认为科学是自由的艺术,是非功利的和内在演绎性的。罗马人在18世纪则推崇科学是自由之艺,并对自由七艺和机械之艺做出了划分。弗兰西斯·培根提出,知识(科学)就是力量,科学由求真的科学(Science for Truth)转向求力的科学(Science for Power)。19世纪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并诞生科学家(scientist)这一名词,逐渐兴起的科学四化——分科化、专业化、职业化、力量化——让科学不断发展。而现代艺术作为美的艺术,成为美优之艺,即非实用性的、用以纯粹审美的、体现创作者意图的无功利的作品自身的呈现。
经历文艺复兴以来的科学下行和艺术上行,艺术成为自由女神,而科学堕落为蛮力。自达·芬奇以来,艺术开始向自由之艺靠拢,视觉绘画加入数学教育的内容,透视法让现代科学与现代艺术一起成长,自由之艺结合机械艺术成为实用艺术上行成为自由之艺。美的艺术逐渐代替自由之艺,抽空实用功能变成美优之艺,成为纯粹的审美活动。因而,自由是艺术和科学共同的源头。
最后吴国盛教授支持并呼唤自由的科学是阐释艺术与科学关联的基本动机,自由科学的理想在审美中找到归宿。推崇艺术与审美,是今日科学的自我救赎之道。报告会最后,吴国盛教授与现场师生作了热烈的交流互动。
吴国盛,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创系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技史学科评议组成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七、八届副理事长。主要著作有《什么是科学》、《技术哲学演讲录》、《时间的观念》、《希腊空间概念》、《科学的历程》等。